|
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,数以百计的城市却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。 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,包括中国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在内的13个世界大城市,都受到大气褐云较为严重的影响,这种云团对于气候、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。 而温室气体效应和快速城市化进程是造成这种复杂趋势的主要原因。气候组织大中华区负责人吴昌华说,问题就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,城市的有效管理缺失,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,造成了交通拥堵、资源紧缺、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痼疾。 吴昌华指出:“中国的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就必须在其发展模式上实现低碳化转型。”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、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近日也在上海对CBN表示,中国的城市面临着人口与就业、土地资源供应、能源与水资源等多方面压力,必须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。 “高代谢量”的城市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,到2008年,城市已经聚集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,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%左右。作为人口密集、经济发达、活动频繁、交通拥挤、财富集中的庞大有机体,“高代谢量”与中国城市紧紧挂钩。 在中国,约46%的人口居住在城市,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、资源、材料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。中国城市的代谢量统计表示:消耗全国钢铁的86%,铝材的88%,铜材的92%,水泥的75%,能源的80%;排放的CO2占全国的90%,SO2占全国的98%,COD占全国的85%。 2007年,中国的煤炭消费25亿吨、二氧化硫排放2500万吨、COD排放1200万吨、废水排放量482亿吨、工业固体废弃物1800万吨。“这些消耗和废物的产生,主要发生在城市地区。”牛文元说。 据计算,2007~2008年,在中国每建 从1978年到2007年,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56个,每年约有1600万人涌入城市。到2008年底,中国城镇人口超过6亿,城镇化率已达到45.7%。据预测,2025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。 吴昌华说,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,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,城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脆弱,频繁发生的气候灾害威胁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,中国城市也难以幸免。 研究表明,与过去相比,近半个世纪以来灾难性气候事件明显增多,频率加快,危害程度加深,而城市因为其特殊地位在此类事件中受到的影响最大。2005年肆虐美国新奥尔良城的卡特里娜飓风、2008年上海市遭受的超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,都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。 除了极端天气事件外,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是对城市生存的最大威胁。世界上10个人口最多的
|